刘长海 | 年轻人“断亲”潮日渐普遍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按习俗过年期间相互走访拜年,是维系亲戚之间感情的一种方式。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如今一些年轻人对走亲拜年、家族聚会等有些排斥。除防控疫情减少聚集外,亲戚间见面少没有感情、被催婚、打听隐私导致谈“聚”色变等成为年轻人“断亲”主因。
父母好心子女不领情
今年过年,滨海新区58岁的李女士一点儿不开心。她家兄弟姐妹4人,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儿媳回家过年,她准备了一些贵重礼物,多次督促儿子到舅舅和姨妈家去拜年,都被儿子儿媳以“疫情期间减少串门儿”为由拒绝,直到返回北京也没去。李女士没办法,就和兄弟姐妹解释儿子买了礼物,因疫情不能串门就放在家里了。
与李女士一样,钱先生过年也是闷心不乐。他家亲戚多,按家族传统习俗,大家轮流做东。今年轮到他家,考虑到疫情防控,钱先生就想一家一家分开请。但他的倡议没有得到儿女的响应都劝钱先生别操劳了,就算聚,人也不会齐。果不其然来参加聚餐的年轻人很少,即使来了也不热心,就像被“绑来”一样硬赶鸭子上架。“我们组织聚会是希望有生之年让孩子与亲戚们熟络起来,将来彼此有个照应,怎么他们都不领情呢?”钱先生无奈地说。
子女不想生活被“八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年轻人“断亲”现象逐渐普遍化“反正有的亲戚一辈子也见不到几面,索性就减少这种非必要的人情往来,自己也落得清净。30岁的刘晓智已经结婚生子,然而春节期间除去了双方父母家,以及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家,其他亲戚家都没去。他认为与其这样走亲访友,不如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往年走亲戚,他们净问些有没有男朋友啊什么时候结婚啊、每个月工资多少啊等我不愿意听的问题,今年干脆哪也不去,我自己的生活不想被别人八卦。27岁的董女士认为,在亲戚家远没有和朋友在一起更加自在和朋友在一起才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提起亲戚36岁的王女士大倒“苦水”;“我表妹是90后’需要我帮忙时姐姐长姐姐短,不需要时就不联系,而且借了钱从来不说要还,还爱各种攀比,这样的亲戚不走也罢。
亲戚间情感为何淡漠
“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个社会群体中,由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同,便造就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差异,在亲戚之间的亲情关系也是如此。”天津某心理咨询机构张老师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家族、亲戚,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因为是同一个家族体系,所以人与人之间讲求血脉、互帮互助凡事都好有照应,充满了时代独有的人情味儿。但现在是经济社会,亲戚间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人,都比过去有着更严重的利益化思想。
张老师认为,除了走动少、圈子不同,现在年轻人并不是真的对亲情越发薄凉、冷淡、而是生活各方面的焦虑让他们实在无暇顾及与亲戚的交流往来“大多数人在忙碌过后,更渴望一点点私人空间用安静的时光去化解平日紧张节奏带来的焦躁不安稍事休整之后,又是一轮新的奔波。”张老师说,其实亲戚间都有血缘关系,维护好亲情关系,对家族和社会都有益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欲望,不管是亲情、友情,只要相互理解,能够想到对方、帮助到对方,这样关系才会更加的紧密。
作者简介
刘长海,中老年时报记者
【链接】农村刮起“伪年风”
主编:李滨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
👇“阅读原文”留言 👉本平台招募编辑